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

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

第二章

二、

那堂講座,是從一部影片開始的。其實我已不記得片名了。

小棣老師在播映後,講述了她對於「偶像劇」的看法。對她而言,偶像劇其實很像是社會運動,改革的是當時觀眾對於電視演員的認知,「大醫院小醫師」就是偶像劇的推動者,老師運用大量的素人演員,有臉蛋、但演技尚待加強的角度出發,去培養一群新演員。爾後「流星花園」展開了偶像之路。

對於老師談論社會運動這詞,對於正逢滿腔熱血的我倍感振奮,也許是當時我有在接觸動態影像的東西,更使我心中發芽的種子茁壯不少。

在會後,想找機會請教小棣老師,只可惜行程令她匆促的離開。多年後的現在,才得知前陣子沒談成的一個case,是我再一次的錯過與老師的交流。

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

第一章

一﹑

記得在六年前,王小棣老師受邀來我們學校談了一個半小時的講座。

對於老師的印象,是從「他」或「她」開始的,在我十三歲那年看見她的專訪。

當時專訪在談的是「大醫院小醫師」,但我的目光卻落在於小棣老師身上,她是我記憶中所輸入的第二個導演名字。直到再長大了一些,我才搞懂「他」或「她」,當然,需要懂的不只是如此。

於是在六年前,聽見小棣老師要來的消息,也早早去排隊了,雖然場地沒有很大,但我還是硬擠到老師後面隔了兩排的位置,而這兩排,是空的。我相信那天,老師和我對到眼了。